上一页|1|
/1页

主题:威海近几年的规划内容

发表于2012-06-25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威海市规划局
2005.11




                            前    

    21世纪的中国需要环渤海地区的崛起。如果说我国改革开放的头两个十年成就了珠三角和长三角,那么随着环渤海地区的加快发展,以青岛为核心,包括烟台、威海、日照等城市的山东半岛东部可能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区域教育科研基地、旅游度假地修造船基地是威海市建设的重点。规划借助日韩经济向山东半岛大规模转移这一历史机遇,立足传统工业、特色渔业、农业资源以及旅游资源等基础优势,争取通过规划引导,促进威海市加工制造、教育科研、农产品加工和旅游度假等产业均衡发展。
  经济快速发展必然带来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威海的环境资源优势已经初步得到中国和世界的认可,但由于经济和城市加速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日益增加,本次规划在合理安排威海长远发展框架的同时,将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的营建作为重要规划内容,在城市近期和远期规划建设中,给予重点解决。
发表于2012-06-25
第三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十五条  城市性质
人居精品海湾城市。
第十六条  城市职能
1. 中韩经济带的桥头堡;
2. 国际性海滨旅游度假地;
3. 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组成部分;
4. 区域性教育科研中心;
5. 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
6. 市域服务业中心城市;
7. 全国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
第十七条  人口规模
1.现状人口规模
现状城市建成区总人口8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52.27万人,暂住人口29.73万人。
2.规划人口规模
规划城市建成区近期2010年规划人口为100万人,远期2020年规划人口为130万人,远景2020年以后人口控制在150万人以内,基础设施按照170万人预留。
第十八条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1.现状(2004年):91.24平方公里;
2.近期(2010年):125.00平方公里;
3.远期(2020年):141.50平方公里;
4.远景(2020年以后):小于195.00平方公里。
发表于2012-06-25
第四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十九条  市域总人口
1.近期:2010年人口规模335万人,其中,暂住人口为60万人左右;
2.远期:2020年人口规模450万人,其中,暂住人口为150万人左右。
第二十条  市域城市化水平
1.近期:2010年达到65%左右;
2.远期:2020年达到75%左右。
第二十一条  城市化发展推进措施
1.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
2. 合理进行村庄合并,以空间集聚促进城镇化;
3. 推进政策制度改革,降低城市化发展的制度门槛。
第二十二条  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详见附表2
第二十三条  市域城镇职能结构
威海市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分为四级:市域中心城市、市域副中心城市、重点中心镇、一般城镇。详见附表3
第二十四条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规划威海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为“A”字形格局,包括:“一个主中心,四个副中心、三条发展带、十三个重点镇”。
1. 一个主中心:威海城区为带动全市发展的主中心。
2.四个副中心:文登、荣成、乳山和石岛为带动全市发展的四个副中心。
3. 三条发展轴
三条发展轴以威海城区为顶点,文登、荣成城区为两腰,乳山、石岛为基点,构成“A”字型结构。
发展轴一:位于“A”字型的左边。依托青威公路和桃威铁路,形成威海城区-文登-乳山发展轴带。其主要功能是沟通市域内威海城区-文登-乳山一线的内陆地区的经济联系,并成为威海强化与烟台、青岛两地的经济联系的重要依托。
发展轴二:位于“A”字型的右边。依托201301省道和威石公路,形成威海城区-荣成-石岛发展轴带。其主要功能是沟通市域内威海城区-荣成-石岛沿海地区的经济联系。
发展轴三:位于“A”字型的中边。依托国道309、省道304,形成文登-荣成发展轴带。其主要功能是沟通沿海与内陆地区的经济联系,促进生产要素由沿海向内陆地区的扩散。
规划加强威、文、荣的协调发展。三市通过用地、交通、生态及环境保护、资源共享等方面密切协作,形成联合发展的态势,在保持行政独立的条件下,以协调发展形成组合城市的基本架构。
4. 十三个重点中心镇
规划宋村镇、俚岛镇、南黄镇、苘山镇、成山镇、葛家镇、泽库镇、大水泊镇、下初镇、白沙滩镇、泊于镇、初村镇、虎山镇为重点中心镇。
第二十五条  市域生态功能分区
威海市域划分为三类不同的生态功能区:滨海丘陵区、内陆低山丘陵区、近海海域和主要岛屿区。
第二十六条建立市域生态环境控制区

市域生态环境控制区包括全市所有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海滨保护性湿地等。
生态环境控制区保护要点:①严格限制城乡居民的建设活动。规划区范围内的生态区,应当制定保护控制专项规划。②生态环境控制区应与城乡建设区以及重大基础设施之间建立安全防护屏障,保持足够宽度的安全防护距离。③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分级控制与分类管理。加强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科学研究,针对重要生态环境控制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控制的专项规划。
第二十七条  重点地区保护
1.河流源头、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区
1)加强市域内母猪河、沽河、乳山河、黄垒河等主要河流的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河流两侧50400的范围划定为生态绿地建设区。城市建成区内河流两侧2060米的范围,划为沿河景观绿带。
2)加强米山水库、崮山水库、所前泊水库、后龙河水库、湾头水库、龙角山水库等地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的保护,总面积411.43平方公里。
3)严格保护市区崮山水库水源地生态环境,通过严格控制温泉镇新增建设用地、加快温泉镇的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避免增加污染点,确保崮山水源涵养地的生态平衡。
2.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
严格保护威海市域内共12个自然保护区和10处森林公园。
3.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重点的昆嵛山生态功能保护区。
第二十八条  市域脆弱资源保护
市域脆弱资源共包括六部分:山林地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重要水源汇水保护区、沙滩保护区、礁石保护区、湿地保护区。并根据脆弱资源的分布将威海市域划定为高敏感区、敏感区和非敏感区三类区域。
应严格限制高敏感区内城乡居民的建设活动,与城乡建设区以及重大基础设施之间建立安全防护屏障,保持足够宽度的安全防护距离,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分级控制与分类管理。
第二十九条  划定市域战略储备区
市域战略储备区主要包括部分海岸带(海岸带中除了生态环境控制区、必须的旅游发展用地、必须的港口和城镇发展用地之外的部分)、修造船及港口周边预留用地、大型产业预留用地和重点项目规划控制预留地区。
1.市域战略储备区具体分布:预留逍遥港远景组合型城市行政中心发展地区。预留皂北咀、俚岛、石岛、古龙咀四个大型修造船发展地区。结合《威海市港口发展总体规划》,预留港口及相关产业发展用地。预留崮山-泊于、大水泊、镆铘岛-宁津三处大型产业项目发展区。结合威海温泉、游船等特色旅游项目,预留海滨与内陆旅游发展用地。
2.市域战略储备区发展要点:①严格控制海岸带建设用地的供应,避免城镇用地沿海岸带的无序蔓延,避免对海岸带的建设性破坏。②港口周围禁止建设与港口功能无直接联系的大型永久性建筑,避免城市发展向港口周围蔓延。严禁与修造船产业无关的大型永久性建筑侵占修造船产业预留控制区,避免城市发展向产业预留控制区周围蔓延。尽快根据《威海市海岸带分区管制规划》出台相关政策,科学利用和保护好全市滨海岸线。
第三十条  市域海岸带禁止开发地区
1.海岸带建设退缩线向海一侧的区域;
2.潮间带,重要河口、泻湖和沿海防护林等生态敏感区;
3.重要海岸带旅游及景观资源保护区;
4.海岸带范围内沿主要河流两侧100-200米范围内的区域,该区域应设置河滨生态缓冲区。
第三十一条  重点管制区强制性管制
本次规划在威海市域海岸带中共划定16个重点管制区。详见附表4
第三十二条  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1.给水工程规划
1)市域水资源量
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6.28亿立方米。全市现状50%、75%、95%保证率水资源可利用量分别为51800、44500、35900万立方米,其中地下水20000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可供水量为5.28亿立方米。
2)需水量预测
20102020年相应保证率的需水量为6117671691万立方米。
3)市域范围内规划工程条件下水资源供需平衡
市域范围内规划可用水资源量50%、75%、95%保证率,水资源可利用量分别为65100、56300、46000万立方米。
规划期末可供水量平水年、枯水年和特枯年分别缺水0.66、1.54、2.57亿立方米。
4)水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南水北调东线胶东供水工程2010年、2020年分别向威海市调水5000万、1亿立方米/年的水量;城市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海水利用与海水淡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节水型产业。
2.电力工程规划
1)威海市最大用电负荷预测:2005年、2010年分别为94.6万千瓦、157万千瓦,2020年为278万千瓦。
2500kV电网规划

近期华能威海电厂三期扩建完成,投产机组2×1000MW;新建500kV变电站,拟选在文登市区域,建设规模2×750MVA,建设一回至烟台500kV变电站500kV输电线路,远期考虑从海阳核电站架设一回500kV输电线路。
3220kV电网规划
威海市区电网:威海市区最终由220kV凤林、涝台、环翠、张村东、科技新城、崮山新城、草庙子等站供电,华能威海电厂作为网内主供电源。对新建220kV环翠站和崮山新城站,由华能威海电厂新增二回220kV线路。
地区电网:建设500kV变电站至石岛站220kV线路。
近期主要建设项目:文登站改造增容;新建220kV环翠变电站,设计规模2×180MVA;石岛站增容1×150MVA,石岛――500kV文登站输电工程;220kV崮山新城输变电工程,设计规模3×150MVA;泽头输变电工程,设计规模3×150MVA;华能威海风力发电厂、乳山核电站一期工程、昆嵛山抽水蓄能电站和荣成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一期工程。
远期建设项目:需新建220kV汪疃输变电工程、220kV科技新城输变电工程、220kV银滩输变电工程、220kV龙须输变电工程,增加150MVA主变12,每个县至少拥有两座220kV变电站,对环翠、崮山、泽头变电站进行增容扩建。
发表于2012-06-25
第九章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


第六十五条  行政办公设施规划
近期保留现状威海市行政中心,远期搬迁至东部崮山-泊于新区。
第六十六条  商业金融服务业设施规划
1.市、区级中心
构建功能明确、服务均衡的“两区多点”商业设施体系。
1)“两区”
环翠传统商业中心区:北起文化东路,南到世昌大道,东临海滨北路,西侧跨过统一路,占地约0.91平方公里。形成集商业、办公、文化、展览、娱乐、温泉疗养、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传统商业中心区。
规划南部城区商业中心区位于上海路北部,沿青岛路东侧布置,占地约0.43平方公里,以现代化多功能大型超市为主要商业类型。
2)“多点”
结 合东山宾馆周边现有商业设施,沿海滨路两侧形成北部海滨休闲商业区;围绕山大、哈工大及周边居住区形成以教育科研、高新创业为特色的西部城区商业区;结合 张村工业园区和周边居住用地,沿长江路两侧布置大型商业设施;结合羊亭新区规划布置西南部商业中心;结合威海火车站和汽车客运站,规划布置服务于周边的商 业中心;以世昌大道改造为契机,依托周边居住区建设沿街中等规模商业设施;结合金线顶公园规划旅游区商业设施;结合崮山五渚河居住片区规划中等规模商业中 心;于温泉镇江家寨立交桥东南侧规划布置商贸批发中心。
2.居住区级中心
积极发展超级市场、专卖店、专业店、连锁店、精品店等特色鲜明的新型商业设施。肉菜市场按每1-1.2万人的标准进行配套建设。
3.专业批发市场
于江家寨立交桥东南部布置大型批发市场;结合张村汽车站,规划张村商品批发市场及扩大现有渔具批发市场;结合南部新区物流中心和草庙子火车站规划布置大型商品批发市场;于高区后峰西村东布置西大门批发市场。
第六十七条  文化娱乐设施规划
1. 在威海公园主入口西侧规划市级会展中心。
2. 完善市、区、街(镇)三级群众文化设施,形成布点均衡、功能齐全的文化设施网络。
3.按照每一万人500平方米的标准进行文化活动场地布置。
4.规划文化设施详见附表7
第六十八条  教育科研设施规划
1. 规 划形成威海市两大教育基地:哈工大-山大科研教育基地。继续扩充两所大学的教学与科研实力,在其周围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科研基地及创业高新园区;西部 双岛科教新区,依托双岛泻湖优美环境,在双岛湖西、东、南三侧布置大规模教育科研用地,形成科技水平领先、环境优美的科教新区。
2. 完善市内大型居住区教育配套设施,提高中小学用地及配套设施(尤其是运动场设施)的标准。
3.以构筑数字威海为重点,加快信息技术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渗透,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跳跃式发展。
第六十九条  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1.社区卫生服务站原则上按服务人口0.5—1万人或按服务半径不超过1公里设置1处。
2.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分工合理、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完善。按三级、二级(或一级)两个层次设置医院。
3.规划医疗设施详见附表8
第七十条 体育设施规划
1.结合岸线改造,增加海滨沙滩浴场数量,提高设施水平。
2.威海城区内按照国家标准配置各类小型运动场,鼓励拥有体育的设施单位向社会开放。
3.加强南部城区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大型综合体育中心,包括建设市级单项运动场馆。
4.利用东部海滨自然条件,建设威海市水上运动基地。
5.规划体育设施详见附表9
发表于2012-06-25
第十章
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第七十一条  严格控制海滨和山地开发。居住用地开发以不破坏山体林地为原则,降低中心区密度。新区建设多层容积率不大于1.2,高层容积率不大于4.0,绿地率达到35%以上。
第七十二条  严格控制居住用地批放,防止居住用地无序蔓延。经济适用房建设用地于交通便捷的城区和近郊区布置;利用“城中村”改造和工业搬迁进行住宅再开发。
第七十三条  调整完善居住片区
1.张村居住片区:改造工业区,完善现有居住区设施和环境。规划居住用地共400.37公顷,规划人口15.5万人。
2.南部城区(经区)居住片区:居住用地共733.4公顷,规划人口23.5万人。
3.竹岛-望岛居住片区:改造现状村镇用地和工业用地,控制海滨地区建筑体量、色彩、形式。规划居住用地共381.6公顷,规划人口14万人。
4.阮家寺-杏花村居住片区:规划以“城中村”改造和工业用地调整为主,居住用地共207.3公顷,规划人口7万人。
5.涝台-黄家沟居住片区:改造东、西涝台等“城中村”,居住用地共309.1公顷,规划人口10.5万人。
6.西部城区海滨居住片区(小石岛-金海滩):居住用地共161.7公顷,规划人口4.5万人。
7.毕家疃-槐云居住片区:改造毕家疃和槐云村两个“城中村”,居住用地共167.5公顷,规划人口6万人。
8.古寨西-古陌居住片区:规划以“城中村”改造和工业用地调整为主,居住用地共234.5公顷,规划人口8.5万人。
9.北部海滨居住片区(菊花顶-半月湾):规划居住片区以改造“城中村”为主,完善改造后居住用地共145.9公顷,规划人口3.5万人。
10.温泉镇居住片区:逐步搬迁镇区工业企业,降低镇区人口密度,避免城市建设对崮山水库水源地造成环境破坏。居住用地共53.1公顷,规划人口1.5万人。
第七十四条  新规划居住片组团
1. 双岛科教居住片区:规划居住用地共141.67公顷,布置于泻湖周边地区,以低层低密度为原则开发,加强对双岛湖湿地的保护。规划人口1.5万人。
2. 羊亭居住片区:城市经济适用房重点建设片区,控制居住片区的开发强度和密度,与周边自然环境协调。规划居住用地349.40公顷,居住人口约15万人。
3. 崮山居住片区:主要为工业区配套居住用地。规划居住用地150.77公顷,规划居住人口6万人。
4. 草庙子居住片区:结合镇中心和大型工业企业集中布置。规划居住用地244.97公顷,规划人口13万人。
发表于2012-06-25
第十一章
城市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第七十五条  工业用地布局应坚持环境保护、功能复合、集约高效等三大原则。
第七十六条  调整完善现状工业用地
1. 张村工业区:搬迁张村河以北大部分工业企业,在镇区南部形成集中连片的现代化工业区。规划工业总用地为239.77公顷。
2. 西部城区工业区:规划为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发展片区,工业用地339.34公顷,主要安排高新技术工业企业、无污染工业企业。近期应加强园区环境改造,治理污染,搬迁低档次工业企业。
3. 南部城区工业区:规划工业用地为944.74公顷,主要安排一、二类工业企业,加强城市公共设施和绿化环境建设。
4. 温泉工业用地搬迁:逐步搬迁温泉镇东部崮山水库影响区内工业用地,共计106.70公顷。严格保护崮山水库城市水源地,避免流域内环境污染。调整完善镇区城市用地结构,加强植被保护与景观环境建设。
5. 中心区工业用地搬迁:逐步搬迁中心区内部工业,总占地约276.54公顷,规划调整为公共设施用地、公园绿地和居住用地。
第七十七条  新规划工业用地
1. 羊亭工业区:主要安排现代加工、装配等工业企业,中部保留和完善现状部分镇区工业,东部和北部工业用地主要满足羊亭镇近期工业发展需求,工业用地面积313.16公顷。
2. 崮山工业区:规划于环海路两侧布置工业用地共406.44公顷,主要用于发展临港工业和修造船业。
3. 草庙子工业区:威海制造业基地,规划工业用地1022.70公顷,满足城区搬迁企业、大型转移落户企业的建设要求。
第七十八条  仓储用地
1. 崮山仓储区:规划为船舶、机械、建材等仓储区,结合崮山临港工业和修造船业用地布置,规划仓储用地为82.67公顷。
2. 经区仓储区:规划完善现有仓储用地,满足经区工业区内企业仓库用地需求,规划仓储用地43.82公顷。
3. 草庙子仓储区:草庙子仓储区规划为城市远期大型、综合性仓库区,用地总面积164.88公顷,主要满足威海市作为市域中心城市,商业、制造业发展的远期需要,远景发展成为市域物流中心。
4.威海市区危险品仓库区:规划在崮山水库东南3公里山后地区安排威海市区危险品仓库,用地总面积6公顷。搬迁澳瑞凯及武岭爆破危险品仓库区至崮山水库南部山谷地区,满足安全防护要求。
发表于2012-06-25
第十二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七十九条  规划目标:保护以山体、田园、海滨为主体的自然生态绿地系统;积极建设城市森林公园;提高城市绿地标准;建设适宜生活居住的绿化环境;提高绿化覆盖率。
第八十条
规划期末公共绿地达到1656.9公顷,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应达到45%以上,绿地率达到35%以上。
第八十一条  绿地系统规划的总体布局结构是:滨海一条绿廊贯穿,城中多个绿核镶嵌,道路绿带交错纵横,城市公园星罗棋布,楔型绿地渗透、河流水系穿插,与城市总体格局山海交汇、绿蓝相融相适应。
1.滨海一条绿廊贯穿:以滨海的绿色公共空间、带状公园和沿海防护林形成的滨海绿廊由西向东贯穿整个城市海岸线。
2.城中多个绿核镶嵌:由里口山、棉花山、奈古山和摩天岭等众多山脉形成的多个城市绿核。
3.道路绿带交错纵横:城市各主要干道与快速路的两侧,按道路级别及用地空间的不同布置3-50m不等宽的道路绿带。
4.城市公园星罗棋布:增设部分城市公园,各个城市功能区中均有不同类型的公园分布。
5.楔型绿地渗透、河流水系穿插:建设五渚河、羊亭河、张村河、九龙河、望岛河、双岛湖等河流湖泊及其两岸的水源保护绿地、防护绿地、自然湿地和滨水公园,构成水系绿色生态廊道(宽度控制在30米以上,局部100-150米);培养由里口山-古烟墩山、里口山-磨尔山-大顶山、丰柴顶、棉花山等山体绿地自然延伸形成的楔型绿地,构成山体绿色生态廊道。
第八十二条  公共绿地:规划综合公园8个,专类公园12个,带状公园和游园若干。详见附表10
第八十三条  附属绿地
居住区绿地:一类居住绿地率不得低于45%,二类不得低于35%,居住区绿地系统按居住区级—小区级—组团级三级配置。
其他附属绿地:各单位附属绿地,绿地率不得低于30%,其中医疗卫生用地绿地率不得低于40%,行政办公,体育场馆、文化设施用地绿地率不得低于35%,旅游设施用地绿地率不得低于50%,大学校园、旅游宾馆绿地率不得低于60%。
道路绿地:城市快速干道两侧绿化带50米;城市主干道两侧绿化带1030米;城市次干道两侧绿化带520米,环海路局部路段两侧绿化带50米。
第八十四条  生态绿地
规划建设里口山森林公园、丰柴顶森林公园、棉花山森林公园、刘公岛森林公园。结合现有的远遥高尔夫球场规划建设远遥墩文体园。禁止毁林开垦、采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毁林行为,加强对山体林木的抚育和管理。
第八十五条  威海市园林绿化的基调树种
黑松、雪松、桧柏、龙柏、合欢、悬铃木、刺槐、白蜡、银杏、元宝枫、五角枫、臭椿、苦楝、栾树、梧桐、乌桕、加杨、柳、广玉兰等。
发表于2012-06-25
第十五章
市区岸线利用规划


第一百零二条  坚持“深水深用与浅水慎用”的原则,严格保护岸线景观生态环境,谨慎开发自然岸线;保持岸线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岸线原始风貌的延续,坚持统筹兼顾与合理安排原则;岸线利用与《威海市海洋功能区划》相协调。
第一百零三条  逐步搬迁海滨不合理生产企业,增加自然生态岸线和生活性岸线的比重。详见附表12
第一百零四条  加强市区泻湖岸线调整完善与环境保护,主要规划为生态保护、公共设施、旅游度假等三类岸线。
第一百零五条  市区岛屿岸线以生态保护为主,加强开发建设的控制及环境保护。
第一百零六条  市区重点岸段保护:双岛湾以保护湿地生态类型和培育生物多样性为主;泊于逍遥港湾以保护湿地生态类型和培育生物多样性为主;北海旅游区海岸以保护基岩海蚀地貌和山体植被为主;小石岛海滨以保护基岩海蚀地貌和景观控制为主;张村海滨以保护沿海防护林带和沙滩岸线为主。
发表于2012-08-15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