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承建商自曝房屋隐患 质量监督执法仍难到位

发表于2009-05-05
 

 

 套一下《孙子兵法》的语境:房者,人之大事,一生积蓄,一家老小,不可不察也。

如无意外,这个小长假又将是开发商收获的季节。冒着花光上半辈子甚至上一代的所有积蓄,下半辈子为银行打工30年的辛劳,老百姓终于有了一套自己的房子。

发表于2009-05-05
 

但这套房子能让你住上30年吗;能保证这30年里,房子不会墙身剥落砸中你家老人、小孩吗?

似乎开发商和承建商们心里也没底。据记者了解,在今年3月份,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的一次房地产企业的内部会议上,就有不少企业反映,房屋质量问题已经需要警惕。

发表于2009-05-05
 

质量与房价 鸡与蛋的命题?

“拿一把普通钥匙,用力往墙身插,可以完全把钥匙固定在墙体内。这样的房子你在里面住30年?”朱明峰(化名)表示,从外表上看,这个珠三角的小区完全不逊色于任何新建楼盘。

发表于2009-05-05
 朱明峰是广东质监局的职员。今年年初该局进行了珠三角商品房的抽查检测,虽然不少知名开发商的品牌都榜上有名,但公布的结果显示,总体上只有15%左右的产品不合格,尚在合理范围内。朱明峰因为自己要买房子,所以很热心地全程跟踪此次抽查。在他看来,公布的数据与实际情况差距颇大,“2007年底到2008年广州初建的商品房,最好还是不要买”。因为他所了解到的情况是,这段时间建造的房子普遍有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现象。
发表于2009-05-05
 

不独监察机构,开发商内也有类似的传言。

2008年底,圈子内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某集团开发商的销售总监要换一套房子,其公司在广州有5个项目,但他开始是打定主意不买自己公司的房子,因为房子质量实在不怎么样。但他当看了一圈其他公司的项目后,最后还是决定买自己公司的产品。因为自己公司起码还知根知底,其他项目还不知道哪个环节偷工减料了。

发表于2009-05-05
 建筑质量问题其实并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儿,监管不力的问题已经缠绕了业界几十年。但这两年问题更为严重,不时传出业主因为不满意房屋质量而要求退房的新闻。
发表于2009-05-05
 对于此前的退房潮,业内分析人士大多认为是由于房价下挫,准业主损失严重,因而以此为借口退房。在他们看来,房屋质量与房价下跌并非紧密相关的因素;房屋质量更应该与监管力度互为因果。因为即使房价上涨,如果监管依旧不力,地产商同样可以为了赚更多的利润而压缩建筑成本,从而导致房屋质量下降。
发表于2009-05-05
 

行业潜规则

从理论上,这样的分析似乎有一定道理。但实际上另有隐情。

一位承建商告诉记者,2008年房地产市场缩水,直接影响到房地产公司的资金周转问题。一旦地产商资金周转不灵,首先截流的就是工程款。而去年这种拖欠现象极为严重,这也是近期建筑质量问题的原点。

发表于2009-05-05
在国内,房地产业并非一个完全市场化的行业,但建筑行业却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正因为过度竞争,建筑商的利润都被压缩得很薄很薄,如果撇除大型基建,业内普遍利润率不到2%。
发表于2009-05-05
 而按照建筑行业的潜规则,开发商通常都要求承建商垫资,也就是说,第一笔工程款通常是承建商自己出,当工程进行到1/3或者一半的时候,开发商才会出钱。这时候,如果开发商拖欠工程款,承建商将血本无归。而2008年上半年房价下跌的同时,建筑成本还在飞涨,高峰期钢材达到6200元/吨,而三年前钢材的价格只在3000元/吨左右。水泥、沙石等材料的成本都是成倍地上涨。这些压力最后都落在承建商身上。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