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烟台 :5年经济适用房圆了3475个危困户安居梦

发表于2007-10-08
自从成为烟台首批廉租房住户后,孙士威老人已经过了5个国庆节。 

坐在位于锦绣新城的家中,眼瞅着节日里楼下人来人往,73岁的孙士威老人心里情不自禁地泛起一种感慨:“再回去5年,俺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也能住进漂亮的楼房,每个月只交26块钱房租。” 



孙士威是一个残疾人。住楼房,曾是藏在老人心里多年的一个梦。在接过廉租房钥匙前,他在芝罘区幸福一村做一些维修自行车之类的小生意。由于收入微薄,只能和年仅十来岁的儿子一起挤在仅仅13平方米的破旧网点房里,每个月还要向房东交100元的房租。那时,老人时常憧憬:啥时,也能像别人一样住进又高又大的楼房? 


梦想的阳光,很快照进像孙士威这样的住房困难户的心里。2002年,烟台成立经济适用房发展中心,开始投资建设水、电、暖、煤气等生活设施齐全的廉租房,面向市直和芝罘区范围内的低保户、夫妻双下岗家庭、特困家庭等经济困难的无房户供应。次年1月3日,廉租房钥匙开始发放,孙士威和其他127个家庭成为首批入住户。“那一天,天正下着雪。”孙士威老人至今还记得。可是,拿到钥匙的那一刻,他和儿子的心里比任何时候都感到温暖。 


这是一个圆梦的民心工程。2003年以来,我市连续5年把住房保障工作列入为民服务实事来抓,截至目前累计建成并供应经济适用房2500套,配租廉租住房975户。这意味着全市共有3475个住房困难家庭告别低矮破旧又挤又潮的危旧房,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安居梦。 


这,还仅仅是开始。“十一五”期间,烟台中心城区还将建设经济适用房1万套、80万平方米。来自市房管部门的消息显示,目前有关部门正抓紧论证锦绣新城三期、环球地块项目的建设,争取年底达到销售条件;同时,推进联动建设的5个经济适用房项目尽快建设,努力实现年内供应1200套住房的目标。随着这些计划的推进,像孙士威这样的圆梦人,必将越来越多。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