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细数全国新十大火炉城市

发表于2013-08-14

火炉NO.10广州

(1981-2010)年均高温日数:16.4

(1971-2000)年均高温日数:8.7

高温日数增减情况:7.7

据“@中国气象”发布的图表显示,1981年-2010年,广州的年均高温日数为16.4天;而1971年-2000年,广州的年均高温日数为8.7天。

发表于2013-08-14

火炉NO.9 西安

(1981-2010)年均高温日数:19.4

(1971-2000)年均高温日数:19.9

高温日数增减情况:-0.5

高温天数减少 为啥人感觉越来越热

对于西安全国夏季高温城市第九名,不少西安的网友表示:“西安的气温,绝对有越来越热的嫌疑。”为什么人们感觉越来越热,而平均高温日还下降了呢?

据田武文解释,人们感觉很热其实是“体感温度”,这和气象部门测得的气温往往有些差别。用来做比较的温度,都是在郊区较为空旷地方的百叶箱里测出的标准温度,而体感温度除了温度因素外,空气湿度、风速、地面温度等都是参与其中的重要因素,如果空气湿度较大,人就会感觉更加的闷热难受。尤其在城,还受到生活环境、热岛效应、阳光直射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就造成了体感温度和实际气温的差别。


发表于2013-08-14

火炉NO.8 南宁

(1981-2010)年均高温日数:19.5

(1971-2000)年均高温日数:16.7

高温日数增减情况: 2.8

7月15日,@中国气象发布了内地“四大火炉”,引起了多方关注。这则微博是这样说的,“新的30年(1981~2010年)全国高温呈现增多趋势,华南地区高温日增幅最明显,广州增7.7天、福州增5天、海口增5天。另外,内地最新“四大火炉”分别是福州、重庆、杭州和海口。福州为中国内地省会级城市的高温王者,超过了重庆,成为内城市第一火炉。”

发表于2013-08-14

火炉NO.7 武汉

(1981-2010)年均高温日数:21.2

(1971-2000)年均高温日数:17.7

高温日数增减情况: 3.5

武汉不是不热了 是变热速度较慢

武汉市气象台台长刘火胜说,如今全球变暖是大趋势,武汉也不例外。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汽车尾气等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空调多了,沥青路面多了,钢筋水泥大楼多了……都可能造成城市的升温趋势。

但武汉近年变热的速度比不少城市要慢。根据@中国气象发布的数据,新的30年里,武汉年均高温日数为21.2天,与老30年(1971-2000年)相比,增加了3.5天。

发表于2013-08-14

火炉NO.6 南昌

(1981-2010)年均高温日数:24.4

(1971-2000)年均高温日数:21.5

高温日数增减情况: 2.9

多数网友不服新火炉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长江流域的南昌、重庆、武汉、南京四大夏季气候炎热的大城市就被称为“四大火炉”。2010年,又出现新版本“四大火炉”的说法,即重庆、福州、杭州、南昌。不管是传统的,还是新的“四大火炉”,南昌和重庆都位列其中。

今夏南昌的第一波高温相比往年,来得有点早。6月16日至19日,南昌出现高温天气,其中19日17时,南昌最高温达37.2℃,为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6月中旬最热的一天,在气象记录中仅次于1961年。 然而,今年7月15日,“四大火炉”又有了新的,南昌被除名了。对于这个最新的,多数被炙热煎熬的南昌网友不服了:出门都晒成烤肉了,凭什么说南昌不是“火炉”?

“这么火烧火燎,还不算‘火炉’?”网友们纷纷吐槽:难道南昌会比海口凉快?你看,买张凉席,一睡变电热毯了;带小狗出去溜,变热狗了。不少市民都感觉南昌“被低温”


发表于2013-08-14

火炉NO.5 长沙

(1981-2010)年均高温日数:26.3

(1971-2000)年均高温日数: 23.2

高温日数增减情况:3.1

“火炉”长沙是如何炼成的?

一、地理因素。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长沙的夏季往往十分炎热。而近些年来,有称副热带高压正在南移,南京、武汉等“传统火炉”的帽子渐渐摘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南边的长沙等城市成为新“火炉”。如2008年7月27日,长沙最高气温42.3℃,城区最高气温达到41.7℃,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也是高居榜首,之后两天里,该市热倒13人。同一天,南京才34℃,武汉不过37℃。

二、城市化。城市化对城市气温的影响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马路、大楼等的修建。新城区大楼过高过密,使城区风速小,热量不易扩散;水泥、混凝土等材质更易吸热,加速温度上升。二是城区工厂、企业、机动车辆、空调运转和居民烹饪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由此释放的人为热量是郊区的3-6倍。人为热的排放一方面直接增加了城市的热量,另一方面,排放大量的粉尘和各种污染气体,形成了覆盖在城市上空的“尘罩”与“气罩”,热量更难排出。

三、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是指城市市区气温比郊区气温高的现象。林科大和湖南科技大学的学者曾对1988-2008年间长沙市的热岛特征进行研究,结论表明:长沙市热岛强度的年变化与城市建设的进程相一致,也即热岛效应在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不断加深。[详细]

四、绿化跟不上、遮阴大树少。许多快速发展的城市,由于快速新建或改造城市道路造成绿化跟不上,间接促成温度升高;同时,遮阴大树的减少也让行人对高温的感受更为强烈。新近登上“火炉榜”的福州,就有称绿地被蚕食是引起福州热岛效应的罪魁祸首。[详细]

长沙更为明显。尽管在同一个城市,植被较完好的岳麓山仍然是长沙最凉快的地方。


发表于2013-08-14

火炉NO.4 海口

(1981-2010)年均高温日数:26.3

(1971-2000)年均高温日数: 21.4

高温日数增减情况:5

海口最高气温达到35℃虽很常见,但出现得早,结束得晚,时间跨度较长,分布在多个月中,而连续高温日并不长。这与传统“火炉”城市的高温日集中出现在夏季某一段时间内明显不同。

数据显示,海口去年6-8月平均最高气温32.8℃。而2000年至今,海口仅出现过一次高于39℃的极端高温。

“此外,判断一个城市是否炎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人的体感温度除了温度因素外,湿度、风速、夜温等都是参与其中的重要因素,不能光是用最高温度来反映。”

他说,海口昼夜气温差异很大,白天气温虽高,感觉较热,但是晚上气温一般都不会超过30℃(夏季平均最低气温仅25.4℃),相对还是比较凉快的。海岛的海风和湿度等因素其实都应该考虑在内,这个会造成体感指数的变化,而体感指数才是百姓真正感觉到的温度。若只是从高温日数来看,标准过于单一。


发表于2013-08-14

火炉NO.3 杭州

(1981-2010)年均高温日数:27.2

(1971-2000)年均高温日数: 21.4

高温日数增减情况: 5.8

在新出炉的四大火炉中,杭州被众多学者认定为新火炉。诚然,最近炎热的天气也证明了杭州“火炉”确实名至实归,39度的高温天气简直就让身处在此处的人们即将“脱水”,杭州这个城市为何变成了火炉呢?

主要原因在于:二氧化碳的急速升高、植被并非覆盖全城、全民意识不强。我们都知道一个城市被说成是火炉并不是对一个城市的美赞,相反的它一针见血的指出我们这个城市所出现的漏洞,就好比在这个城市上空出现的臭氧层破裂一样,越来越稀薄的臭氧层证明了这个地方正逐渐被太阳吞噬,自然人们成为火炉上的“肉”也就不足为怪了。


发表于2013-08-14

火炉NO.2重庆

(1981-2010)年均高温日数:29.6

(1971-2000)年均高温日数:29.4

高温日数增减情况:0.2

重庆则地处盆地,山丘起伏,夏季热量不易散发,炎热,长达五个月之久,是我国南岭以北地区夏季最长的城市,是长江沿岸“三大火炉”之最。


发表于2013-08-14

火炉NO.1福州

(1981-2010)年均高温日数 :32.6

(1971-2000)年均高温日数:27.6

高温日数增减情况:5

“火炉”说法一向有之,长江流域的南昌、重庆、武汉、南京被称为“老四大火炉”。2010年又出现“新四大火炉”的说法,即重庆、福州、杭州、南昌。但“火炉”这个说法一直徘徊在民间,反映了老百姓的直观感受,长期以来没有明确的定义和标准。

气象部门对外发布的气温都是百叶箱里测出来的标准气温,公众的“体感温度”除了气温因素,湿度、风速、夜间气温等都是重要因素。福州地处沿海,夏季每天下午二三点以后一般会起风,阻止了气温继续升高。因此,榕城夏季每日的高温值一般都出现在下午二三点之前。风使得榕城傍晚后气温下降,增大了昼夜温差。而位于内陆的永泰、闽清等地,高温会持续到下午四五点。尽管同在一个地区,但人们对炎热的感受会有很大差别。长江流域的城市,当地公众夏季的“体感温度”与福州公众的“体感温度”会有较大区别。

气象专业人士还指出,福州持续的高温天气多出现在6月下旬到7月中旬,此后进入台风季,一年会有三五个台风影响福州。台风季里,一般每隔7天至10天就会有台风生成,吹散榕城高温。

上海路面烤熟五花肉,合肥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是根据7中国天气网近期公布的城市夜间“火炉”榜,合肥排在第四名。天太热,高温把一切都包围,各位合肥的网友们平时要注意防暑降温哦,建议不要学上海去路面烤五花肉,免得肉没熟自己先热晕了。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