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一房一价”能否“降伏”房价

发表于2011-06-08
“一房一价”新政施行一个月有余,记者在北京走访时发现,各大售楼处张贴的销控表上,公开了全部预售房源的详尽信息,价格似是一览无余,然而有些与成交价存在距离,这就是开发商所谓的“高开低走”策略吗?在政策制定者与实施者的“躲猫猫”游戏中,如何保证调控目标掷地有声并最终实现百姓期望呢?

发表于2011-06-08
“一房一价”的现实困惑

事实上,应对“一房一价”除了那些业内心照不宣的招数,该政策在实施中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在二手房市场,根据北京市制定的“一房一价”相关细则“中介服务机构代理的二手房参照本规定执行”,二手房价格也被严格监管
发表于2011-06-08
6月初,记者来到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王庄路附近,一家二手房中介店门口的玻璃上、屋内墙上都贴满了房源信息,包括楼层、楼号、房号、售价等与一个月前并无差异。对于细则内规定的容积率、绿化率、车位配比率等更加详尽的内容却并未一一陈列。该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些房源的详细信息因年久而导致不全。

发表于2011-06-08
“部分业主对自己的房产信息并不是很了解,完全详尽的信息,买家如果需要,我们一定会全力提供。张贴的房源表都是为了响应政府发布的‘一房一价’的政策,这些都是工作人员尽心尽力统计出来的,已经比较完备了。”链家地产的经纪人小郑说。

发表于2011-06-08
从购房者角度来看,月初记者采访时多数购房者对“一房一价”政策还不是十分清楚,更多关心的是房子的价格是否有优惠。而现在购房者的维权意识普遍增强,“证件是否齐备,房价有没有公示”都是置业顾问经常会被问到的问题。然而,公示在明显位置的价格却并非一定是最后的销售价格。

发表于2011-06-08
“知道政府出台‘一房一价’了,但总希望可以更加优惠的,而且还担心这价格被故意抬高了。”一位正在店内咨询的女士说。另据小郑介绍,由于二手房的售价都是业主自己定的,中介公司不能干涉价格,也就无法确保每套房源都是明码标价,而且最终成交价格与业主先期报给中介公司的价格,也会随市场行情变化有不同程度的涨跌,中介公司很难保证“一房一价”。
发表于2011-06-08

对此,中国社科院工经所曹建海教授表示,鉴于二手房市场的特殊性, “一房一价”的政策在这个市场里更重要的作用是提供详尽的房源信息,让房地产市场交易更加透明化,减少价格的浮动。至于因业主的不确定性导致的价格差异,应更广泛地普及“一房一价”,全面落实明码实价的政策。

发表于2011-06-08
距离公开透明还有多远?

“一房一价”能否控制随意涨价?在搜房网近期组织的一次网络调查中,认为“能”的有12.7%;52.1%的受调查者选择“不能”,因为“开发商在定价时‘高开’、销售时‘低走’,从而把价格调节的余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发表于2011-06-08
采访中,一位开发商直言:“我们当然可以做到‘一房一价’,但问题是这个价是备案价还是实际成交价,这中间就具有可操作性了。”应该说,房源价格在严格的监管下得到了公示,消费者也掌握了更多的信息,但距离“使价格更公开透明”的调控初衷还有一定距离。有分析认为,“一房一价”政策没能完全达到预期效果,一方面在于执法部门查处不严、处罚金额过小,另一方面“高报低开”的把戏也反映出在价格备案这一环节存在监管漏洞。

发表于2011-06-08
“千万不能让政策流于形式。”曹建海说,监管部门需要更严厉的监督查处手段,对于屡教不改的开发商实施重罚。还有业内人士表示,有关部门需要及时将备案价格与房价控制目标挂钩,比如将房价控制目标分解到各个片区,每个楼盘的价格都不得高于该片区房价控制目标,控制“高报低开”的行为。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